Home
 

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

勿帶金屬氣球乘鐵路

(網站"MTR expo"圖片)
農曆新年花市,金屬氣球通常是熱賣的商品,亦很受大人細路歡迎

但請注意:切勿帶金屬氣球及氫氣球乘搭鐵路,因金屬氣球上升令兩條電纜接上,會引致電力短路,除阻礙列車服務,更有機會發生小火或爆炸

根據香港鐵路附例,攜帶氣球進入港鐵範圍,最高可被罰款三千元及入獄3個月

其實金屬氣球如果甩手飛上天,亦會污染環境,請小心

(蘋果日報新聞圖片)











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相關新聞:

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

對「包容」之我見


先謝謝大家,因為可能好多人都曾經「包容」過我的錯失

不過我認為「包容」不等如 容忍啞忍、縱容;現時內地人在香港的行為問題,我個人覺得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問題,這就是問題最根本的問題

「包容」存在的問題是,犯錯者沒得到提點,根本不知道自身的問題,問題便會繼續,甚至加劇,所以當問題是社會性的,而且非常普遍的,受影響的一方更應站出來發聲,讓他們知道他們如何影響別人,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錯誤,其實是由其他人來承受承擔

正如近日有一篇網上文章 ( 《 連我老母都唔包容我!》),裡面引述了一個例子:


在我很小的時候,我媽帶我到花園街逛,走近一個賣玩具的小販檔。一個粉紅色的海棉球拍吸引到我的注意,我伸手摸摸看,覺得觸感十分特別,玩着玩着把它弄破了。

小販沒有發現我弄破了玩具,但我媽發現了。她問小販:「這個多少錢?」賠足款項後,一掌掌打在我的小手上,我痛得哇哇大哭。

我那天真的被打得好慘,現在這麼大了我仍有印象。我和媽引來途人側目,當時一個途人插嘴說:「細路仔多手好正常,唔好苛責佢,包容一吓啦。」

我媽怒目一瞪,指着途人,正色厲聲道:「包容一吓?家陣係唔係你賠錢?佢以後整爛嘢嘅後果係唔係你一力承擔?唔係就收聲!」路人馬上閉嘴逃逸。從那天起,我再也沒有手多多亂摸過任何一件商品。



的確,上一代家長教育方法,雖然很痛很醜,但只少讓兒女知道做錯事,是會有後果,是要自己去承擔後果,而不是要求別人「包容」自己,不是把問題和後果卸給別人

所以正如文中所述,這種隨隨便便的「包容」,不就是等同於「縱容」嗎?如果次次都要包容他,不去指責他,那他何時才能學懂要有公德心,要顧及他人呢?


當然我知道,我沒這麼偉大和能力去改變內地人的思想和行為,亦知道造成他們這樣,是有很多歷史和文化因素,要他們意識到問題,還希望他們去改善,絕對不是一時三刻的事,甚至我有生之年也可能未必見到,但這樣我們就不去嘗試嗎?不去提點他們?不去播下讓他們醒覺的種子嗎?

因此,我的理念係想告訴他們,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,就算僅能讓國內/香港人看到及明白我的看法,認同的只要放在心裡,從而檢討自己/提點身邊人。就算有0.000000001的內地人明白/改善,我都覺得是有用的

有些人說這是對內地人的偏見/歧視,但我覺得被偏見/歧視的是否應該反問一下自己,為什麼會被人 (還要是這麼多人) 偏見/歧視呢?  是人家的問題,還真是自己的問題呢?

正如外國人過往曾因為我們香港人的行為,歧視到訪的香港遊客,我不會覺得外國人不對,因為是我們影響了別人,破壞了別人的習慣/標準,我會覺得是香港人自己令香港蒙羞,我會覺得很慚愧;正如現在自己作為所謂的中國人,我都對中國人這些行為,覺得無地自容

怎樣的「包容」才能達致和諧,又能保障各人原有的權益免受侵害/影響? 我相信這絕對需要雙方的努力,尤其是要專重和平衡受影響一方的感受和損失


(註:此感言不是針對近日官恩娜事件,只是對「包容」一詞/一行之我見;另外,如要當面指正別人的問題時,應先注意自身安全和禮貌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延讀:

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

搭車通通識:4人座位只坐4人

香港鐵路及巴士等公共交通,大多有預設座位人數,如4人座位只坐4人,5人座位只坐5人,如此類推

但有人為自己的舒適而超坐,強行和其他乘客迫在一起,佔用其他人的座位空間。

說道理,實在沒理由要因你們自私,其他乘客就要強行被佔用他們應有的空間和舒適,這是公平和尊重問題。

交通座位是先到先得,其實香港交通需時不長,如沒位子坐,所有人都會企一企

拍攝時間:2014年1月27日 晚上7時43分
拍攝地點:港鐵 東鐵綫 北行列車

拍攝時間:2013年7月27日 晚上11時23分
拍攝地點:港鐵 東鐵綫 北行列車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延讀:

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

香港開埠173週年

原來今日是香港開埠173周年,173年前(1841年1月26日)英國人來到香港插旗

(網上圖片)


 















的確,當年清廷要割讓土地給外國列強,是一大恥辱,但英國殖民香港這百多年期間,成功把香港由無價值的小漁村打造成國際知名的繁榮大都會,英國人也尊重這小島的歷史文化,為香港建立了完善的法制,香港人也被教育為文明有素質的公民

但反觀清朝後的中國,發生了令人心寒的文化大革命,把人民的心智思想和關係徹底破壞,是中國至今災難性的浩劫,更有屠城事件,和數之不盡大大小小野蠻荒誕事件


中國雖則發展開放了,經濟表面富強,一部分人富有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,但人民變得財大氣粗和野蠻自我,因為歷史、政權制度和文化令他們失去了道德和文明的教養和進步,錢財和權力可以把一切品德和修養拋諸腦後,把人的心理變得邪惡


香港回歸了中國後,更見兩國政權管治上和心態上的分別(高低),香港人(尤其于英殖年代出生的年輕人)因此對英殖的香港念念不忙、津津樂道,形成部分香港人回歸後眷戀殖民地的奇異心態


歷史不能改變,但香港和中國應如何面對未來?我們應如何掌握我們的未來呢?

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

為何不可香港人優先?

我不是支持「香港人優先」網上群組成員闖軍營的行為,但的確,中國大陸內裡都有戶籍制度,農民工得不到城市的福利,是為了控制福利和資源分配

如今日報章評所述香港人移居北京,是北京人優先;外地人到深圳,是深圳人優先;世界上任何人移居到任何國家,所享的福利和保障都是當地公民或永久居民優先...

我不是主張甚麼「港獨」,但為何香港不能保障「香港人優先」呢? 


試問彈丸的香港怎能照顧13億的中國人口誰能保障本土香港居民原有的資源和權利呢?

(網上圖片製作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延讀

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

內地人在港走出路中心截停巴士

早前有人拍到相片,有內地人因不滿巴士滿載飛站,走出路中心截停巴士,不讓巴士離開,並堅持要讓他及其同行親友上車


致中国国民:

此行为非常危险及自私,除了阻碍交通,亦阻碍巴士上乘客和所有人的行程,更对自己和其他车辆构成危险

香港巴士有载客量限制,为乘客和司机安全,巴士客满时车长可以飞站,而且强行挤进已满客的车厢,会影响原本车内的乘客,司机驾车时被挤迫的乘客阻碍视线,更会造成交通意外

香港巴士班次相对稳定,请耐心和冷静等候

(網上圖片)

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

一人一票選最受歡迎男歌手,為何仍是...林峯

今年TVB的2013年度勁歌金曲頒獎典禮》,更改了獎項的產生制度,連最受歡迎的男女歌手,都是經TVB fun由民意一人一票選出

看似很民主和公平,但為何現實上相對不受普遍大多數歡迎的林峯 (恕我直言,以往他奪得此獎項已有極大爭議),仍然能在全民一人一票的機制下勝出呢?

(網上圖片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這就要先看看候選名單 (如下):

(TVB網站截圖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以上這些就是全香港的男歌手? 陳奕迅呢?李克勤呢?劉德華呢? 張學友呢? 周柏豪呢? Rubberband呢? 等等等..... 香港好像還有很多很多男歌手

是誰把他們篩走呢? 甚麼原因/制度/人令他們不能進入候選名單呢?  究竟樂壇眾多歌手,如何被提名成為候選受歡迎歌手之列呢?


咪住!點解呢d字眼咁熟口熟面的?

對! 這與近日熱烈討論的「2017年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」非常近似,亦是對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,作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,但是一個壞榜樣

如果預先有篩選,預先控制候選名單,咩人都無得你選,只有合中央意思的人才放入候選名單,就算全民一人一票,不受普遍大眾歡迎的,非民意的,仍然可以當選做"特首"的!!!

這所以為何不可以有篩選... 為何提名機制是這麼重要... 為何香港人和中央各自對提名機制都有各自的執著和立場!



一個歌手頒獎典禮,是否能夠做到真正的普選,是否合乎民意,或者不太重要,或者大家都當作娛樂罷了

但特區行政長官,是一區之首,其言行和決策絕對嚴重影響香港每一個人,及其未來

香港人,明白了沒有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延讀:

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

[轉載] 真正新聞自由之死

(主場新聞圖片)














真正新聞自由之死 — 蘆葦

《明報》換總編引起軒然大波,主要是擔心香港的新聞自由有進一步收窄的危機。

香港傳媒都清楚明白,把《明報》形容為本地新聞自由的「最後幾根稻草」,其實並不為過。現今,大部份本地傳媒都已「建制化」,能保持不偏不倚,敢於客觀批評當權、甚至北京的傳媒已寥寥可數,《明報》是當中異數。

相對難得的精神分裂

《明報》是很奇怪的報章,她有時頗「精神分裂」、近年社評言論,已被歸入「梁營」,評論有立場不是問題,但以當年總編輯張健波處理高鐵新聞一事,已被受批評;及後在梁唐選特首的報道編排,亦惹來質疑。與此同時,《明報》前線記者,在低薪長工長的環境下,仍能堅持追求事實真相,若干敢於批評、得失權貴的高質報道,卻常有出現,反映該報管理層亦相當包容,實在是香港人難能可貴的資產。

這便是為何當傳媒同業,一聽見《明報》突然撤換上任才兩年多的劉進圖,換上「外人」當總編,莫不憂慮《明報》將被完全建制化的原因。

因為《明報》的精神分裂、實在猶勝不少「精神殘缺」的傳媒。

傳媒第四權的重要

連日來,不少人替明報「辯護」說,傳媒老闆更換管理層人選的權利要尊重,何況是次新官未致,便即「扣上」打遏新聞自由之惡名,有欠公允。這點值得仔細想想。

沒錯,傳媒老闆有權選擇管理要員,一間企業高管的去或留,老闆有全權決定。但傳媒不單純為一商業機構,現代民主社會,傳媒機構有身兼監察政府、特權階級的社會角色、即所謂第四權。就是這樣一個社會角色,令主流傳媒每要更換總編輯人選時,都會變為一社會議題。情況有如政府高官突然撤職,大眾豈會不關心?

疑點多多令人憂慮

另外一點要考慮的,甚至更重要的是,整件事的過程細節,實在有太多地方,能夠構成「合理懷疑」,以推斷《明報》是次更換總編,是與「北大人」意圖加強影響本地傳媒有關。

首先是事件的突然。小弟亦曾是《明報》人,不違言一直認為劉先生並非總編輯適當人選,若單看把劉調職這部份,老實說,小弟不會想到新聞自由有被侵害的可能。問題,應是整個過程。

在未有明確繼任人的情況下,便把任職才兩年的劉急急調離場、實在離奇;且新職由他出任的迫切性亦不存在。另外,便是傳聞中的繼任人鍾天祥、其個人履歷實在令港人不無憂慮,他任職《南洋商報》總編輯期間,曾與《文匯報》續簽協,以在《南洋商報》中刊出《文匯報》專版,試問,你能想像《蘋果日報》會與《文匯報》合作嗎?故不難令人猜想,鍾的立場,至少是與《文匯報》等傳統左報相近,《明報》仝人、豈有不擔心之理?

何況,事件演進至今,《明報》老闆、管理層的回應,始終左閃右避,未有直接大方回應員工的訴求、今後《明報》編採方針是否能保持不變,更顯事件的不尋常。

更大膽假設,只因不容有失

的確,不得否認是,《明報》老闆拿督張曉卿,過去18年來的確給予《明報》編採部莫大自由,這點應給予肯定,但近來事態發展,令人不得不猜想,是否有一些原因,令張曉卿改變以往的想法。

香港人應清楚明白,一個人的政治立場,是可以「靈活變通」的,君不見譚惠珠、劉江華、甚至馮偉光,變臉之快之絕,三個字:「拍案叫絕」。

的確,至今我們都不能一口咬定,《明報》「將死」,但事態發展的確令人擔憂。

新聞從業員,都懂得「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」這原則,在保護新聞自由這道德高地下,各傳媒,甚至社會各界,這次不妨再大膽一點,假設多一點,事關、我們已再沒有條件、再沒有空間失去《明報》了。

真正新聞自由之死

有說劉進圖被調職,為香港新聞自由敲起警號,但事實上,警號早已發出,只是大部份香港人視而不見,聽而不問。

事例甚多,只列舉部份:《成報》篡改劉銳紹文章,由「唐梁都不挺」,變成「寧揀梁振英」,令人氣憤;商台李慧玲「被貶」,「旭日初升評權貴」﹞,頓變「夕陽黃昏我自聊」、令人惋惜;《信報》陳景祥被架空、換來郭艷明,「獨眼香江」變「河蟹香江」、令人痛心。

氣憤了、惋惜了、痛心了、可惜是,直至《明報》更換老總一事前,香港社會大部份人仍是無動於衷。溫水已成沸水、你的皮膚,你的五臟六腑,你的靈魂已燙傷了,還沒知覺嗎?

「反正我也不看報紙了」;「香港傳媒還可以信嗎?」;「那我又能怎樣呢?」以上對話你曾說否?

早前、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的本地傳媒公信力調查,《明報》失去中文報章公信力第一的地位,成為傳媒爭相報道的焦點,但更令我注意的是,這個調查多年來,被市民認為公信力第一的報章,叫《南華早報》,一份早已公認被「赤化」的報章。

上文我已指出不反對報章有立場,親建制不一定代表沒公信力,但可惜是《南早》近年處理敏感新聞的表現,實在令人大失所望。「李旺洋被自殺」的報道,《南早》被揭發零售版竟以100字簡訊處理,篇幅大大縮減。

當我們不再認真對待新聞;不再明辨報道優劣;不再思考新聞背後;不再珍惜新聞自由;不辨甚麼是真、不理甚麼是錯,那麼新聞自由對我們的意義又是甚麼?

若是次我們仍無動於衷,毫不關心事態發展,那麼,與其說《明報》換總編為香港新聞自由敲起警號,倒不如說,真正埋葬香港新聞自由的,不是傳媒、不是北大人,而是…香港人自己。

這才是真正新聞自由之死。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原文:

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

香港隧道/公路自由行自由踩

近日有報導,內地自由行來到香港,竟徒步進入紅磡海底隧道過海,亦有內地人踏單車踩入獅子山隧道及觀塘繞道

致中国国民:

据香港法例规定,任何人不可未经批准擅自徒步闯入隧道区,单车等亦不可进入隧道,行人及单车也不能进入高速公路,违者可被罚款及监禁

而且此行为会严重影响其他车辆,对其他人及自己构成危险,引致交通意外和伤亡 

(蘋果日報新聞圖片)



















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延讀:

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

從前的小殖民地,今天小小的地方行政區

(蘋果日報新聞圖片)
香港特區政府對政制改革進行諮詢,但一直以來對不同的聲音,尤其是對與中央口徑不一的聲音,都明顯持不開放態度;據報章報導,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更指現時很多討論,都偏離特區只是一個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區域的原則

我只想說:從前的香港,也只是英國一個小小的殖民地,但英國人讓我們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幾乎有平起平坐的地位

但回歸後,「祖國」著力矮化香港,不斷提醒我們一國之大,香港之小,叫我們看小自已

看!這就是中國人的胸襟和眼界!

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

歡迎進入香噴噴的麥當勞車廂

致中国国民:

在香港铁路车厢和车站付费区内,是不可以饮食的,目的是为了不影响其他乘客,和不希望车厢被弄污,否则可被罚款港币二仟元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拍攝時間:2014年1月 7日 晚上10時46分
拍攝時間:港鐵 東鐵綫 北行列車 363號車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延讀: